close

西洋傳統設計美學法則的運用與練習

一.西方傳統建築---聖伯多祿大殿

介紹:

    聖伯多祿大殿亦名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聖彼得大教堂,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其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設計。

    聖伯多祿大殿是羅馬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它也是梵蒂岡城中最主要的建築物。聖伯多祿大殿的穹頂構成羅馬城天際線的主要標誌。聖伯多祿大殿常被外界誤解是象徵教宗駐地的「教宗寶座」所在,但教宗寶座其實是在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其亦為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雖然如此,今日許多聖座禮儀與瞻禮還是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主要是因為這裡離教宗官邸較近、空間也較大、而且位於擁有獨立主權的梵蒂岡城之內。 

    聖伯多祿大殿可能是天主教最大的教堂建築,它佔地23,000平方米,容量超過60,000人。在天主教傳統中這是最神聖的聖地之一,傳統上認為這裡是聖伯多祿(西門彼得)的安葬地點,他是耶穌的12個宗徒之一,第一任安提約基雅(安提阿)主教,以及第一任羅馬主教。儘管新約沒有提到伯多祿到過羅馬,也沒有提到他在羅馬殉道,古代傳統認為他的墓就在祭壇的下面,後來的許多教宗也都安葬於此。目前的聖伯多祿大殿,是興建在早期教堂的基礎上,始建於1506418日,完成於1626年。

1.數值比例 :

在文藝復興時期科學家發現天體星球的軌跡是橢圓形,而且地球繞行太陽的軌跡為橢圓形,因此世人開始接受橢圓,並認為雙焦距離的橢圓形為最好看的橢圓形,並將最好看得橢圓譽為玫瑰橢圓。

2.幾何系列:

以希臘十字圖形與拉丁十字圖形相互配合,呈現對稱與平衡,使其有對稱、協調、完整與規則性,。

3.構圖術:


由兩側廊道所形成,廣場中廣場由兩個半圓形的柱央建造了一座方尖碑,更強化了前後空間的軸線,以及表現對神的尊敬,彷彿耶穌身體是大教堂,而兩道半圓形的門廊如同耶穌展開雙臂迎接世界各地信徒般。而文藝復興前後,構圖數發展立面的設計模式介入了平面柱列的操作,形成當時平面設計時的法則,使當時建築設計以及審美觀隨著幾何公式而變化。
4.時間系列:

於1626年興建至今,歷經平面圖有不同時代的希臘十字與拉丁十字,而在柱與柱的排列中,加入具有順序感以及音階的視覺表現,使其呈現出敬畏神的建築物。

5.文化符碼

教堂正面為巴洛克式,共分兩層,上有耶穌,聖約翰、及十二使徒。四周環繞之柱子的橢圓形幾何長廊,象徵母親迎接世人的雙臂。聖門銅門後的通道皆以磚築砌。此門象徵世人必須信奉基督教才能獲得救贖受到上帝眷顧。
二.西方傳統美術工藝
1.四河噴泉

四河噴泉坐落於義大利羅馬納沃納廣場中心。噴泉由濟安·貝尼尼設計,建於1651年,是巴洛克藝術高峰期的代表作。
四河噴泉代表文藝復興時代地理學者心目中四大洲的四條大河: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恆河,歐洲的多瑙河和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1)幾何系列:

從平面看整個噴泉是以垂直線為對稱軸作為對稱造型,雖然每個人物高低不同,也造成平衡感。

(2)構圖術:


從四河噴泉的四個人來看,有四個具有張力的表情,由四個面向組成一個作品。
(3)時間系列:

四河噴泉的四個巨人代表著尼羅河.恆河.多瑙河和拉普拉塔河,而巨人筋骨粗壯、肌肉豐滿、表情不一,由高到低排列,等距的構成,由四面都可看見,在晚上的燈光掩映之下,帶來強烈的立體感,是噴湧不息的生命力,整個作品具有韻律和協調性。

(4)文化符碼

四河噴泉位於由古羅馬杜米仙大帝所建跑馬場原址改建的拿佛納廣場﹝Piazza Navona﹞之上。作者貝尼尼利用人物、石穴、動物和原有的方尖碑創造了四組大理石人像,分別代表歐洲的多瑙河、亞洲的恆河、非洲的尼羅河以及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在諸神旁的石穴中則有代表諸河之動物,充滿了巴洛克動態之美,而坊間碑上方的雕像是鴿子,象徵著和平天使。
2.維納斯女神像

《米羅的維納斯》在 1820 年發現於愛琴海的米洛島﹝Milos﹞,她被譽為「希臘黃金時期的縮影」,總結了古希臘所代表的一切。女神雕像雖然失去了雙臂,但保留了完整的頭部和面容,從頭、肩、腰、腿到足的曲線變化使人體以無比聖潔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眼前,沉靜的表情裏有種坦蕩而自尊的神態,在她的面前,人們感到的是親切、喜悅及對生命自由的嚮往,絲毫沒有俗媚和肉慾。創造此雕像的藝術家充滿深情地表現了女性溫柔寧靜的美,被認為女性美的原型。
(1)數值比例 :

維納斯雕像是舉世公認的女性人體美的典範,這是因為她完全符合黃金分割的人體美比例關係。黃金分割的比例關係是1:1.618,把它用在人體上,就是將人體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其分界點正位於肚臍。勻稱的人體上下兩部分的比例正好是1:1.618。由於這個比例接近於8:5或5:3,而人體的總長為8頭身,所以這個總長度可以分割成頭、頸下至肚臍、肚臍至腳三段。這三段以頭部為基準,分割為1:3:5的整數比,成為人體美的標準規則,三段以頭部為基準,分割為1:3:5的整數比,成為人體美的標準規則。維納斯的造型魅力在於,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她都符合人體的黃金分割率,因此她能超越時代,成為女性永恆美的象徵

(2)幾何系列:


雖為雙斷臂,但整體感覺協調

(3)構圖術:
雕像看著遠方,身軀微微傾斜,斷臂的缺陷,使得雕像獨自形成自己本身結構的完整性


(4)時間系列:

創作於西元前130到100年之間,表現的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羅馬神話中與之對應的是維納斯女神,而自然的裙襬,呈現出獨特的韻律感,女神神情高貴,體態優雅,讓整體雕像呈現和諧舒服的感覺。

(5)文化符碼

維納斯是愛神、美神,同時又是執掌生育與航海的女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愛芙羅黛蒂。據說世界之初,統管大地的該亞女神與統管天堂的烏拉諾斯結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後來夫妻反目,該亞盛怒之下命小兒子克洛諾斯用鐮刀割傷下其父陽具掉入大海。陽具生出泡沫,維納斯就這樣誕生了。希臘語中「維納斯」的意思就是泡沫,而且維納斯還生下一個女兒依洛絲、一個兒子邱比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10333219 的頭像
    B10333219

    B10333219

    B10333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